设备级可用重点强调单台网络设备的产品级可用率及支持网络单元(NU)的可用性。单设备可用性即网元层级可用性指标,起步按99.99%可用指标要求部署网元,落实产品技术和部件冗余的技术要求。同时,该层级可用能力还需关注设备的运行时长因素,设备可用性指标在超过5年以上时会逐年下降,需及时更新置换对应节点的设备。举例来说,核心环节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基于自身双电源、多端口、双引擎等硬件技术冗余,应支持设备连续运行保持在年度99.999%及以上的可用率。
功能级可用重点强调一个网络区域内多台同等功能的网络单元对外服务的可用率。功能节点可用性即核心节点层级的可用性指标,按照网络技术发展的支持情况,扩展核心功能节点的网元设备群组可支持的冗余数量,如目前已有功能节点在技术上支持部署2台以上设备,包括交换核心、互联网接入、数据中心互联等环境。举例来说,基于技术产品的发展成熟度,生产网络中的区域核心交换机按照双机双活搭建,交换核心、路由器等设备可按照2~4台的数量搭建,互联网接入渠道功能节点按照单园区6台搭建,而上述措施均为通过架构设计的冗余,旨在赋予设备在故障情况下的网络功能节点高可用能力。
区域级可用重点强调多台网络设备通过特定方式互接提供网络连通服务的区域可用率。网络区域可用性即单个网络区的可用性指标,网络区主要由不同网络单元的功能节点互相连接而成,泛指提供服务器接入、访问控制、路由转发、负载均衡、存储连接等多种网络服务的网络系统。从冗余设计的角度来看,“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需要对网络区的部署规模进行控制,如数据中心可按照多个网络区冗余进行架构设计,以及将应用分布到多个区域运行,以避免因单个网络区异常产生全局影响。举例来说,在数据中心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供计算资源接入服务的网络区域建设按照冗余架构的设计考虑,可搭建2个以上的逻辑隔离区域,以支撑应用单元化部署和计算资源的分布式部署,同时应将云资源域规模限制在1000台左右,并搭建2个以上的基础服务功能相同的资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