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其中,京津冀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为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受益于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北京市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IDC市场规模大的区域,占中国IDC市场总规模的三分之一以上。京津冀地区IDC市场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和技术驱动,未来,京津冀地区的IDC市场规模将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速。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疏解非首都功能大方向的政策性收紧,北京市内所产生的IDC需求将逐步由周边区域承接,环京的天津、廊坊、保定、张北等地已成为IDC服务商竞相争逐、提前布局的重要区域。
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产业环境及资源现状究竟如何?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东数西算”工程对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资源供给有何影响?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万国数据、首都在线、奇安信、盛科等企业的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京津冀地区数据量集中,算力挑战大
《通信世界》: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产业环境及资源现状如何?将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严树海: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北京市数据中心加快向河北环京区域外溢,IDC龙头企业竞相在张家口、廊坊、承德、保定等地布局,数据中心的统筹建设,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一环。河北张家口出台了《中国数坝·张家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政策文件,积极发展集约、绿色数据中心集群,有效承接京津数据中心外溢需求。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而连接、处理数据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及其网络体系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数据的有效通畅与作用发挥,在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数据配置市场化改革、“双碳”战略实施和加快数据中心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