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用于支持创新应用,在速度、容量、延迟、可靠性等方面具有苛刻的性能要求。而连接5G网络的设备数量之多,将会产生巨大的数据流量。根据调研机构IDC公司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IoT)设备的数据流量将达到90ZB。但并非所有数据都需要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
事实上,大部分信息最终将在网络边缘处理。因此,在用户设备和托管/处理基础设施之间的网络上传输数据必须实现距离最小化。这有助于将平均延迟降低到10毫秒左右,甚至低于GSM联盟在5G实施标准中规定的1毫秒。
组织具有本地化的存储和处理资源意味着可以更快地过滤、分析和反馈信息,而不必通过一系列的交换机、路由器、基站、存在点以及电信骨干网在距离遥远的数据中心设施中往返,但这可能会对网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5G的广泛应用预示着更多的小型数据中心的到来,这些数据中心更接近实际创建数据的地方,例如微型数据中心或Pod数据中心,以及嵌入在电信传输设备(其中基站、天线塔台、微型站点、接入集线器等)的托管设施,甚至端点本身(其中包括电脑、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
拓扑取决于应用程序
战略和方法的根本转变以及预期出现的大量数据,不可避免地推动了电信公司和跨国公司提供网络连接方式的变化。5G被设计成一种服务驱动的架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将通信设备连接到数据中心的确切拓扑结构可能取决于应用程序本身。
对于增强的移动宽带网络(即用户智能手机的高速移动互联网连接),这将意味着5G、4G和WiFi基站将混合构建成一个无线接入网络(RAN),在将用户设备的信息发送到本地数据中心之前,将其聚合在一起,其中大部分信息被缓存(例如视频内容)。基站通过有线广域网(WAN)交换机(或某些情况下的无线网状结构)将数据传输到这些本地(或边缘)设施,本地数据中心随后通过边缘、接入点和核心电信主干网连接到集中集线器。